西藏自所以是遊客們最喜愛的地方,原因多數在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秀麗的山水以及其震撼人心的宗教文化和其深藏於西藏人心中的信仰。在西藏歡慶的節日里,宗教是不可缺少的色彩,無論是原始的苯教,還是後來居上的藏傳佛教。宗教節日首先是僧人的節日,後來逐漸發展到僧人與百姓共享,像前面說的沐浴節、望果節、雪頓節、展佛節等都是這樣。宗教的地位在西藏如此重要,宗教的節日也很多。即使是那些越來越世俗化的節日,也仍然少不了宗教特色。宗教儀式在其中己成為固定的格式。
藏族認為神山聖湖養育並保佑着他們,能繞這些神聖的地方一周,可積功德。朝山轉湖是信徒們禮佛祈禱的重要內容。下面跟大家說說藏族特殊的宗教風俗。
轉經:是圍繞寺院或神山聖湖繞行一周或數周的祈禱儀式。
磕長頭:磕長頭是藏傳佛教徒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在藏區的大小道路_上,你會經常看到信徒們從遙遠的故鄉開始,不畏千難萬苦,沿途三步一磕,用身長丈量着道路,耗時數月甚至數年至拉薩朝佛。
瑪尼石堆:在西藏的路口或是神聖的之地,常能看到一些刻有經文的石堆,這就是瑪尼堆。信徒們每過瑪尼堆必丟一顆石子,作為一次祈禱,也等於念了一遍經文,由此瑪尼堆年復一年地增高。
喇嘛:大家一般把藏傳佛教僧人都統稱為喇嘛,嚴格說起來並不准確。喇嘛一詞是藏語的音譯,意思是.上師、教師,指那些學問高深,可指導人們進行修習的有資歷和學位的高級僧人。
天葬: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屍體喂鷲鷹。鷲鷹食后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場舉行,各地有固定地點。人死後,停屍數日,請喇嘛念經擇日送葬。出殯一般很早,有專人將屍體送至天葬場。天葬師首先焚香供神,鷲見煙火而聚集在天葬場周圍。天葬師隨即將屍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肉骨剝離。骨頭用石頭搗碎,並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塊放置- -旁,最後用哨聲呼來鷲,按骨、肉順序餵食,直到吞食凈盡。
靈塔:是一種具雙重功能的塔,既是佛塔,也是陵寢。通常由塔座、塔瓶、塔剎三部分組成,在塔瓶內供養活佛的肉身。靈塔集佛教「四界」思想(即土、火、水、空)於一體,使這四種要素通過靈塔表現為有形有質的實體。活佛高僧的遺體保存於靈塔中,不僅體現了肉體復歸「四界」的佛教思想,還象徵著「出生---生活----精神----死亡----出生」這一生命輪迴。西藏的第- -座靈塔是山南桑耶寺旁的寂護大師靈塔。
藏族風俗是我國重要的民族風俗文化,它所帶來的特殊的文化也是如此令人着迷。